取消
项目动态
【项目科普】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13-11-20

先天性心脏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青紫型和非青紫型先心病。

 

青紫型先心病重症患儿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表现为面部甚至全身皮肤发紫(即“紫绀”)、喘憋、气促、精神萎靡、不肯吃奶、反应低下,反复出现心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治疗通常难以活过一岁。较轻者也可紫绀不明显,生后6个月左右出现紫绀并逐渐加重,常常在口唇、指/趾甲床、耳垂及鼻尖等部位明显,并逐渐出现指/趾端膨大(即“杵状指/趾”)。吃奶或哭闹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突然晕厥、抽搐。较大的孩子可诉头痛、头晕,行走或游戏时常常主动蹲下休息片刻。

 

非紫绀型先心病较轻的病例可没有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重者在婴幼儿期常有喂养困难、呕吐、营养不良、易疲劳、气急,在哭闹时也可以出现紫绀;免疫力低下,易咳嗽、反复患感冒和肺炎,且容易合并心功能衰竭;随着病情进展,肺动脉压逐渐升高时则可出现紫绀。

 

如发现或高度怀疑孩子患有先心病,应立即到具备小儿心脏外科的医院就诊,听取专家的诊疗意见。大多数先心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且原则上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少数不需要手术或可以暂缓手术,有些先心病则必须尽早手术,否则会危及生命、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延误手术时机。

 

北京彩虹桥慈善基金会公众微信号:bjchqcsjjh